社会教案:钱的故事【活动目标】1。懂硬币,在买卖东西和观察学习中懂得节约用钱。2.懂得珍惜金钱,合理计划用钱,养成良好的用钱习惯。【活动准备】红包20个,钱(5元20个,100元2个,50元2个,10元10个,5元2个,1元1个),卖东西(每人5元一个主题,银行待准备存款单,注明兴趣)。
1.给每个孩子发十元红包(内置硬币:五元)。2.和孩子认识硬币(二十、五十、一百元)。第二,设置场景,尽量用钱。老师设置:银行为了省钱,卖零食,书,日用品,玩具,小饰品,学习用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买东西。第三,购物反馈和集体沟通。1.你买了什么?(孩子介绍,老师不评论)。2、老师总结:哦,大家都会用钱,还不错,谁还有结余?
6、基于实践 教学理念的《保险理财规划》省级课程 设计策略及应用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保险理财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将实践理念融入its 教学 mode,打造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依托保险理财规划省级视频开放课程,简要介绍在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保险人才需求加速上升的背景下,基于-0理念的保险理财规划精品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策略及其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达到培养专业保险理财人才的目的。
7、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范文3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下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理解大数”教案的范文,我准备给你看,供你参考。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册《大数的理解》是教案,型号文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一万个以上的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万、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类比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认识级数和位数。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揭示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掌握数字序列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一亿”。难点:掌握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图片和计数器教学流程:1。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知道过哪些数字?2.计数:1)从689到712逐一计数。2)从420数到5403)从910数到10004)从200数到10003。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大数字?
8、第6课时生活与百分数 教学 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知道如何收获最多;理解几千分和几万分的概念。2.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是利率、本金和利息?2.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2.自我探索李阿姨准备存2万元,供儿子6年后上大学。银行李阿姨已经提供了三种理财方式:普通储蓄存款、教育储蓄存款、购买国债。
有什么区别?第三,教室达标。1.李大爷想在银行里存2000元,有两个选择。第一种是买两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购买银行一年期理财产品,年利率4.3%。哪个方案更赚钱?商场里有两个牌子的衣服,都是240元卖的。某品牌衣服“折起”,即先打六折,再在此基础上打九折;b品牌衣服满200减100。哪个牌子的衣服比较便宜?
9、《财产留给谁》 教学 设计1。教学设计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即确定“学什么”;。课程类型:新教学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情感鼓励、质疑讨论。学习方法指导:利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名人不管是生是死,总是被关注,他们的财产留给谁,是检验亲情的标尺。师: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生是人生的起点,死是人生的归宿。财富不是生带来的,而是死带来的。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只能像《告别剑桥》中写的那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既然死之前不能拿走财产,那留给谁呢?(教师出示图片并在黑板上写下:财产谁来留)【课堂情境活动设计】结合课标要求,强调中考考点: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10、 银行 存款继承的教案怎样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储蓄管理条例实施的规定,银行 存款发生继承过户时,继承人需要到储蓄所当地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书。具体申请程序如下:法定继承人(主要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等,)携带相关证明材料,亲自到公证处填写继承公证申请表。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权,他/她需要申请放弃继承声明,继承人放弃继承权不方便亲自到当地公证处的,可以到其居住地的公证处寄送到当地,然后由其他继承人携带公证书等证据材料进行公证。
文章TAG:银行存款的教学设计 教学 存款 设计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