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近几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松紧变化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通过综合运用存准率、正逆回购、央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流动性状况,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近几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松紧变化

2,2006年以来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调整的原因分析

06年07年经济过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08年金融危机,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09年面临经济风险依然巨大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预期,只能适当收紧,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6年以来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调整的原因分析

3,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过多少次

这个很多了,列举下“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2006到2008上半年,由稳健——适度从紧——从紧;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从紧——适度宽松2011年 稳健的货币政策
4次
自05年开始,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收缩流动性,07年通货膨胀爆发之前我国的经济虽然在高位运行,但不是主要的风险。收缩流动性有很多方法,我们用的方法也不止调高准备金那一种,比如央行大量发行央票和国债就可以收缩基础货币供应。还有一种常见的政策就是调高利率——我们用的不多,因为这是一种间接调控手段,一般情况下高利率会抑制信贷需求,从而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长。但是这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国近几年的流动性过剩主要就是因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央行为了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买外币(同时发行本币)。如果利率上升会引起外资的进一步流入,抵消政策效果。说到优点,选择的不一定是所谓优的。像美国以前以货币供应量为政策目标的时候严重依赖公开市场操作(就是国债发行与回购),现在主要的政策是利率政策,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公开市场操作有很多原因(如市场容量不够大,吸收的流动性有限)。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多管齐下,而主要用准备金政策是因为其操作的空间足够大,副作用比较小。希望采纳

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过多少次

4,货币政策的变化

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实施了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2010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应该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可以看做真正的适度宽松,但由于2009年投放的货币基数较高,因此执行效果上是令过剩货币进一步增加。2011年我国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国内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这表明我国此前应对金融危机时的刺激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退出,也是对央行此前提出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政策注解。综上: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真正的适度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即由松到紧
2012 年货币环境持续向好,在三次降准和两次降息后,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速分别由年初12.4%和15.0%的较低水平,提升到11 月的14.1%和15.9%,虽然仍为2007 年以来的较低水平,但已走出资金最为紧张窘迫的低谷。希望采纳
实际上就是控制货币的发行量,来达到调控的作用。还有就是通过降低或提高存款利息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这都是货币政策的内容。

5,近几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怎样的

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总体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1年—2002年,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减轻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稳定增长,刺激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增长,克服物价不断下跌形成 的压力。 第二阶段为2003年—2005年,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为2003年初—2005年初,这一时期,前几年国家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再加上世界经济出现复苏,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虽经2003年“SARS”的短期冲击,但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确立, GDP、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迅速,物价水平止跌回升。投资增长迅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04年初达到峰值,接近60%;全国房地产开发与投资热情高涨,房地产价格在短短两年内迅速攀升,泡沫现象严重,集聚较大金融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从2003年第一季度开始,金融宏观调控方向发生了较大转变,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是遵循“有保有压”的原则,通过结构调整,抑制某些行业和领域投资需求过热,控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第二个子阶段为2005年。这一年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外贸进出口在内需不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大幅度上升,2005年10月末,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77. 12% ,外贸顺差更是实现创纪录的803. 7亿美元,比此前贸易顺差最高的1998年全年高出近一倍,预计全年实现贸易顺差将突破1 000亿美元。2005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针对具体经济形势适时调整调控目标和手段,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取得较好的效果。2005 年第四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高达77. 4% ,为历史最高点;而2004年第二季度该指数却只有40. 1% (该指数均值为50% ) 。这表明银行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及对宏观形势的准确把握充满信心。

文章TAG:货币  货币政策  政策  调整  货币政策调整变化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