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银行存款三万银行人员介绍说存三年要签人寿保险这样比较划算利息

本金是不用担心的,你看看保险期间是几年,几年后才能取出来,提前取得扣钱。
利息是人行规定的,每个银行都一样!

银行存款三万银行人员介绍说存三年要签人寿保险这样比较划算利息

2,在中国银行被他们工作人员忽悠买了人寿保险分红型保险一年

这没办法,分红一般是不确定的,它不固定,根据公司的经营业绩来算的。现在合同都到期了,你还能怎么办,你当时录着音就有办法了,长个记性。一般保险收益不会很高的,你想收益高买理财产品最合适,那比较高但起点也高。
没办法的,他们总归有自己的理由,你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5月17日,保监会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关于《人身保险投保提示书基准内容》公示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截至2012年4月28日17:00,中邮人寿等9家险企未在公司网站公示《人身保险投保提示书基准内容》。资料显示,2011年中邮人寿退保金额5968万元,较2010年的447万元同比增长1238%。远远高于其2011年保费收入同比295%的增幅。据了解,之所以中邮人寿退保金额会出现大幅飙升逾12倍,主要是公司产品单一,其2011年实现收入的80.2亿元保费中,中邮富富余1号两全保险(分红型)一款产品实现保费收入78亿元,占所有保费收入的97.26%。此外,截止2011年年末,中邮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01%,离监管部门规定的100%仅一步之遥,而其2009年底和2010年底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还分别高达246329.88%和540.96%。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速度之快出人意表,未来发展态势堪忧。还是抓紧时间退保,就跟股票割一点肉一般,是为了更大的胜利。

在中国银行被他们工作人员忽悠买了人寿保险分红型保险一年

3,我妈去工商银行存钱被银行的忽悠买成了人寿保险一年存三万

存款变保险,一般来自当初购买时是保险公司业务员、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比如告诉你:这是一份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者说这是买理财赠送的一份保险(其实不然)。 如果想退保,保险公司不会全额退保,跟保险公司、银行交涉退保程序,一定要把握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找到证据后,就准备开始与保险公司交涉。但是要记住2个原则: 1、跟保险公司、银行通电话或者是当面交涉时,无论如何都要录音; 2、无论何种情况,不能向保险公司、银行提供自己的签字样本。要防止保险公司毁掉有利的证据。
首先我非常同情楼主及您的母亲的遭遇。其实银行保险产品的本身是没有什么错误的,它就相当于一种变相强制储蓄。同样是存钱,你这钱与其存着生那么一点利息,还不如购买这样一份理财险,这样的险种到期后一般会比单纯存到银行收益要高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强制储蓄的前提一定是家里的闲置资金,也就是说这笔钱动不动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银行在销售这样的理财险之前应该给客户讲清产品的本质特征以及退保的后果的。但是毕竟他们的目的是卖出去,说了以后购买的人肯定大打折扣,他们还怎么卖?只好采取避而不谈的方式只讲产品本身。所以消费者不明不白地购买了,还不能退,一退就会有损失。这是销售员职业品质问题,但他们只是没说明白,不存在欺骗的问题。 现在每年全国保险行业退保的金额达到960亿,80%以上都是你这样的银保产品。可见这样的问题有多严重。银行卖出去了,出任何问题直接退给保险公司,乐的自在。 给搂着的建议,如果这笔钱对你买房起到决定性作用,果断退保,损失就只好认栽吧,不然接着交依然是强制你往里投钱;如果对你的买房不疼不养,建议你持续缴费,满期之后退款能保本,甚至还有一部分收益,损失最小。
这应该是一种理财险产品。
这么多字,总结一下:你妈妈在银行买了一款银行保险,而且在合同上确认签字了,而且在回访录音中也确认了。我要说明以下几点: 首先,合同是有效的,不管你怎么说,那都是一份合法有效地合同,合同双方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其次,电话回访作为一项重要的录音凭证,这是不能抵赖的,而且对双方也是具有法律效益的; 再者,依据保险合同所述,未达满期,退保,只能获得退保当期保单的现金价值,也就是一定会有损失,这是受《保险法》保护的。 最后,我理解购买银保之后出现对保险合同了解不透彻所导致误会的心情,这件事应协商解决。而且,也不会有什么被欺负之说,保险公司都是在保监会监管下的正规企业,大家都是讲道理的。保险公司认为没有错,人家有保险合同和回访录音作证,那么,你如果坚持认为有销售误导,那你也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

我妈去工商银行存钱被银行的忽悠买成了人寿保险一年存三万


文章TAG:存款三年不如存一年人寿保险  银行存款三万银行人员介绍说存三年要签人寿保险这样比较划算利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