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国家上调货币政策的原因

收紧放贷 抑制通胀
目前看,流通有点泛滥,通货膨胀,所以说收紧货币政策是必须滴!

国家上调货币政策的原因

2,2006年以来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调整的原因分析

06年07年经济过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08年金融危机,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09年面临经济风险依然巨大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预期,只能适当收紧,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6年以来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调整的原因分析

3,2008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整的原因

1、08-09是金融危机,降息降准投放货币救经济2、10-11,前期货币投放过多,导致房价高企,通胀速度较高,故开始加息提准紧缩通道,一直房价,压低通胀3、12年,经济增速下滑过快,再度降息降准投放货币.
你好!货币政策一般有2个方式,收和放。收,通常是感觉经济过热,存在泡沫危险,因此通过货币政策来抑制过热的经济。放,则相反,一般感觉经济过冷,加大货币供给,鼓励投资!08-12年的货币政策基本是放,主要抑制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帮助企业投资,鼓励经济恢复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2008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整的原因

4,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及实质

银行准备金,通货膨胀,外汇等
货币政策简单的说就是国家管理货币,如何管理,合适运用政策来调控市场。最关键的还是跟目前国家发展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趋势挂钩。就那最近的市场行情来说,影响货币政策调控的最大因素是什么?通胀膨胀,CPU高达5.1%,如此来看,货币政策必然会由前期的适度宽松转变为相对平衡,或者相对趋近的方向,随之迎来的就是调控手段,比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是加息等等的数段,因此本质还是要看当前社会的经济环境,他的目的就是调节市场资金的流动性,防止高通胀或者通缩等现象,目的还是为了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希望你能帮到你。

5,货币政策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辨证地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影响因素肯定是不一样的 美国这种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利率也市场化了,可能预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像日本,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其货币政策效果不会好 中国目前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央行的作用会比较明显,但也不能忽视商业银行自身行为对政策效力的影响,比如现在惜贷就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力 希望采纳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公众的预期、货币政策 时滞、工人对物价上涨的谈判等。结合我国实际,下面将从货币 状态、工人对物价上涨的谈判来分析影响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有效 性的因素。 1.从货币状态考虑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求的货币量。但 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不一定是在发挥着实际作用的,及所谓的货币 沉淀现象。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预期大都是根据货币数量学派的 长期无效性理论推理出来的,认为货币政策会因为预期的存在而 只会导致通货膨胀不会带来经济增长。现代货币主义的开山鼻祖 弗里德曼也认为只对短期产出有影响,以他的研究,货币供应增 长延时平均一年和一年半,就会引发通货膨胀。从现实来看,货 币信贷快速增长,而物价却依然是负增长。2009年7月末,M2 余额5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42%,。从信贷来看,金融机构 各项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33.9%,增幅比2008年末高出l5.17个 百分点。相比之下,物价一直低位运行,卜7月份CPI和PPI 都为负数。这组数据表明,快速的货币信贷投放对物价几乎没有 产生仟何影响。 其原因就在于,货币同质的假设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货 币实际上具有不同的“状态”,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 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时期的货币流量和货币 存量不是“同质”的,但统计数据掩盖了这种差异。在经济危机 时,经济变冷,投放出来的货币相当一部分就会被“冰冻”起来, 就像水流遇到零度以下的温度就失去了流动性,流动性从过剩变 为紧张。特别是我国居民储蓄倾向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货币沉淀 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即出现了内需不足。而货币供给是完全由货 币需求决定时,央行坚持经济发行,物价才会平稳,经济能够不 受通胀或通缩的困扰。货币需求的确定不是一件易事,受货币不 同状态的影响使得货币供给很难确定是否是超出还是过少。例 如,我国2008年初股市强劲时还在讨论如何预防流动性太多,如 何抑制通货膨胀,到2008年四季度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流动 性突然消失不见了,货币政策由从紧变为宽松。因此说需求变动 8.I essu e 是极其不稳定的。如果仅仅从货币数量来看,流通中的货币量并 没有减少;相反,相对于经济滑坡,货币是“过剩”的。然而现 实并没有遵循货币数量论的逻辑,而是依据“货币状态”的变化 调整了货币政策。 现在的“货币状态”是否已经改变,进而要求调整货币政策 再次由松到紧呢?答案是否定的。从数量上说:去年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达到34%左右,高于2003年-2007年31%的平均增速,成 功对冲了出口不足对经济的影响,但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产能过 剩。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保证在建项目,其增速可能要降到 20%一25%。从出口方面:今年贸易摩擦可能增多。而且美国过去 依靠负债消费,如今储蓄率有所提高,美国对我国都是贸易逆差, 而金融危机后新一轮调整正在深化,未来几年贸易需求不会很活 跃。从结构上说:我国出口需求型企业现以满足内需来缓解出口 压力,但内销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也会使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危 机。综上未来我国仍可能出现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 2.新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不适用 我国工会发展不够壮大,工人对于工资的谈判能力和欲望都 较差。附加工人对工资的谈判的新菲利弗斯曲线在我国并不适 用。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收入在信贷规模扩大时可能不升反降。 从我国4万亿刺激经济措施的效果来看,2009年12月末,M2余 额为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 M1余额为22.00万亿元, 同比增长32.35%;MO余额为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7%。全 年累计净投放现金4027亿元,同比少投放71亿元。最需要现金 的农民工可拿到的现金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大量投放的货币信贷 不少滞留在金融体系内部和政府的投融资机构手中。至于股市、 楼市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恰恰说明居民购买力不足相当严重, 流动性并非过剩。除了政府的大项目和大企业之外,实体经济依 然缺乏流动性;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就会造成储蓄增多, 如此等等,均说明当前流动性滞存短期内难有改善。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是仅仅依据货币数量论的逻辑 主观推导出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收紧货币信贷政策,将会导 致实体经济中流动性紧缺雪上加霜。

文章TAG:货币  货币政策  政策  调整  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