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

2,钱币历史的200字总结急用

贝类:人类最早使用的货币,也是人类从以物易物到产生货币的第一步。金属铸币:随着历史的发展,技术同时在不断的提高,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铜铸货币,春秋时期到达巅峰(这里的巅峰指的是制造工艺,商,周时期还是比较粗糙的)货币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规定全国使用统一货币。统一的货币分成两种,第一种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铜钱为下币,单位为枚,形状为圆形方孔,币面铸有半两二字,以表示铜钱重量,史称“半两钱“,同时禁止七国残余货币流通。(春秋战国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种货币,形状,重量,含铜量都不相同)五铢钱:汉武帝时期废除半两钱,铸造五铢钱,以钱币重量为名称。(五铢钱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开元通宝:唐初由于市场货币过于混乱,唐高宗仿制五铢钱铸造开元通宝,开元通宝同时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货币一直延续到清朝,历时1300年。(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面文“开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纸质货币:从北宋时期的四川开始流行一种凭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宋朝经济发达,但是的钱币有大又重,一些商人不便于携带,从而出现一些商铺进行货币的存储,而交子就是当时的凭证,后来由于这种方式使得出现一些不法之徒用谋利,所以当时的宋廷委任16位富商进行经营也因此得到了当时宋廷的认可。宋廷成立”交子务“,后续交子改名”钱引“但是由于宋廷肆意增发,导致其价值大跌。(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肆意增发导致的通货膨胀)

钱币历史的200字总结急用

3,中国钱币历史的变迁

贝币>布、铲币>半两>五铢>通宝元宝重宝
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金属货币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宋朝年间于中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据不完全的统计、稀有的贝壳,铜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形状不固定、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 据考古材料分析,铜贝产生以后。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青铜币应运而生,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没有使用单位,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盐。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

中国钱币历史的变迁

4,简述人民币历史

1.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中统一的货币;2.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3.人民币是相对稳定的货币;4.人民币采取主辅币流通结构,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其正式的ISO 4217简称为CNY(China Yuan),不过国际上更常用的缩写是RMB(Ren Min Bi);在数字前一般加上“¥”表示人民币的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开始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目前第一、二、三套人民币都已经停止流通,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以第五套为主,还有少量第四套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圆)(人民币元Renminbi Yuan,简写“RMB”,以“¥”为代号)。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人民币没有规定法定含 金量,它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目前,市场流通的人民币券别分别:1、 2、5角,1、2、5、10、20、50、100元。按照法律规定,人民币中元币以上为主币,其余角币、分币为辅币(但现在分币几乎退出流通)。 形成主辅币三步进位制,即1元 =10角=100分。按照材料的自然属性划分有金属币(亦称硬币)、 纸币(亦称钞票)。无论纸币、硬币均等价流通。 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可缩写成RMB),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50多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以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两套人民币同时流通

5,中国古代货币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货币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贝币 贝币贝在夏代就已成为原始形态的货币,在夏末商初时期贝币的使用已非常广泛,因为贝币的需求量很大,真贝的数量已不敷使用,出现了骨贝、石贝等人工制造的仿制贝。在这一时期,贝兼有装饰品和货币两种功能。 进入商代,贝币的使用已很普遍。商末周初,随着货币的作用和流通范围的扩大,贝币的计算单位由“个”逐渐改为“朋”,朋是用绳穿起来的贝币,一朋大约是十个或二十个贝币。 西周中期,金属贝币逐渐流行。从发掘的文物看,铜铸贝币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铜贝币广泛流通以后,贝币的计算单位又改为“寽”。寽是古代金属重量单位名称,一寽合十一又二十五分之十三铢,略小于半两。寽用重量来计算货币价值的多少,开辟了称量货币的新阶段。 西周末春秋初期,铜贝以及金属铜块的流通使用已相当广泛,逐渐取代了天然贝的主要货币地位。春秋以后,金属贝也逐渐衰落。秦始皇改革币制时,禁止用贝作货币,从此贝在法律上正式失去了货币的资格。早期的铜铸币 铜铸币春秋时期,牛耕、冶铁、煮盐等先进技术相继出现,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促进商品生产迅速发展,商业的规模空前扩大,原来的以贝币为主的货币流通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逐渐解体,铜贝和无定形铜块在流通中的作用逐渐缩小,代之而起的是新型的早期铜铸币。这种新型货币,经历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时止,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至少有五、六百年。 早期铜铸币,在全国范围内有四个货币体系同时并行,即布币、刀币、蚁鼻钱、圜钱四大货币体系。
我都是现在才知道那么多啊.受教了
回答的不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思想政治学上有。

文章TAG:中国  中国货币  货币  发展  中国货币发展史总结归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