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需要aum值资料是去开户银行吗

只要是银行卡所属银行,都可以查询aum值。AUM包括客户在银行的存款和通过银行购买的各种投资产品等个人金融资产。投资主要包括基金、国债、保险及建行发行的投资理财产品等。评价时采用月日均AUM指标,即当月日均存款余额+当月日均投资额。

{0}

2,储蓄存款 与 活期存款的关系

这跟“白马非马”一个意思,活期存款指的是银行负债中的所有活期,包括对公结算账户的存款和对私的储蓄活期存款,对公结算账户包括行政、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的基本结算账户、一般结算账户、临时结算账户及按活期利率执行的专用账户等;活期储蓄存款指的仅是个人储蓄中的活期存款。即活期存款是马,活期储蓄存款是白马。
从我国的金融统计口径来看,储蓄存款一般指家户存款,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一般是机构类经济体的存款,或者说就理解为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的存款。 这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划分方法,在银行实务中则划分的更细,比如像你所说的又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等产品。 不知能否为你解惑,呵呵……

{1}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中的储蓄存款指的是什么

概念搞错了,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概念搞错了,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个人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是针对单位的。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2}

4,储蓄存款是什么意思

储蓄存款就是个人存款. 单位存款称为对公存款. 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与中国不同,西方经济学通行的储蓄概念是,储蓄是货币收入中没有被用于消费的部分。这种储蓄不仅包括个人储蓄,还包括公司储蓄、政府储蓄。储蓄的内容有在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及手持现金等。在中国,储蓄存款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活期储蓄 指不规定期限,可以随时存取现金的一种储蓄。活期储蓄以1元为起存点。多存不限。开户时由银行发给存折,凭折存取,每年结算一次利息。参加这种储蓄的货币大体有以下几类:①暂不用作消费支出的货币收入。②预备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积攒性货币。③个体经营户的营运周转货币资金,在银行为其开户、转帐等问题解决之前,以活期储蓄的方式存入银行。 定期储蓄 指存款人同银行约定存款期限,到期支取本金和利息的储蓄形式。定期储蓄存款的货币来源于城乡居民货币收入中的结余部分、较长时间积攒以购买大件消费品或设施的部分。这种储蓄形式能够为银行提供稳定的信贷资金来源,其利率高于活期储蓄。 华侨人民币储蓄 是专为华侨和港澳同胞举办的一种储蓄。华侨和港澳同胞把从国外和港澳地区汇入或携入的外币、黄金、白银卖给中国银行,用所得的人民币参加这种储蓄,利率优惠。存储时凭外汇兑换证明(或侨汇证明书)办理开户手续。存款到期只能支取人民币。 其他储蓄 包括有奖储蓄、保值储蓄、邮政储蓄、定活两便储蓄、代发工资储蓄、住房储蓄等。

5,银行存款准备金基准率与银行存款利率有什么区别

银行存款利率:从银行角度,可以理解为获得存款方资金使用权,而付出的成本;从存款人角度,理解为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收益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央行的规定存入央行(银行的银行)的钱,而这些钱占银行存款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了,根本目的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国内股市建立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1998年3月21日,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至8%。调整后第一个交易日沪综指微跌0.64%,随后走出上扬行情。 ●1999年11月21日,存款准备金率从8%下调至6%。调整后第一个交易日沪综指微跌0.26%,此后不久,股市走出波澜壮阔的大行情,至2001年6月创出历史高点。 ●2003年9月21日,存款准备金率由6%上调至7%。调整后第一个交易日沪综指下跌0.71%,随后两个月大盘出现一波较大的反弹行情,由1300多点涨到1700多点。 ●2004年4月25日,央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至7.5%。调整后第一个交易日沪综指基本以平盘报收,随后持续了5个月左右的下跌行情。 以韩国为例,从1986年开始,韩国银行为应对外贸部门通过持续经常账户盈余给货币供给带来扩张的压力,先后多次提高准备金率。最后一次是在1991年将准备金率上调3%,力度很大。另外,马来西亚在1972年为抑制出口剧增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5%提高至8.5%,并开始对金融公司实行2.5%的存款准备金率,后来又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0%,金融公司提高到7%。 发达国家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也曾为平抑货币扩张压力上调过存款准备金率,说明即使在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准备金率政策依然有发挥政策效果的余地与空间,当然,海外的准备金政策运用历程也显示出调整准备金率政策的强大冲击力,特别是在紧缩力度较大时,对股市、债市等的冲击较大。 存款准备金最初起源于英国。1913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当时立法的目的在于确保银行体系不因过多的放款而发生清偿危机。1935年的美国银行法开始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对会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也正是这时候,法定准备金率才开始正式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并且具有强制性。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认为,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影响货币乘数,产生多倍收缩效应。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有货币政策中的“巨斧”之称。按金融学家米什金的说法,在对经济进行结构性微调的时候,×××调整准备金率如同用汽锤切削一颗钻石,可能对经济造成冲击,因此它往往无法作为经常采用的货币工具使用。
银行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是银行牺牲这部分钱的利用价值的一个补偿,对银行来说这是银行的收益。银行存款利率是银行为利用这部分资金付出的成本,是银行的负债。

文章TAG:储蓄  储蓄存款  存款  需要  储蓄存款和aum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