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GDP,增加信贷投放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基于我国贷款总量与实际GDP的长短
来源:整理 编辑:大钱队理财 2023-05-07 23:38:09
本文目录一览
1,增加信贷投放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基于我国贷款总量与实际GDP的长短
本文以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季度时点数据,以及经季节调整、并利用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全面剔除价格影响的实际季度GDP数据为观察序列,通过对二者建立滞后两期的稳定VAR模型,得到二者增长率之间的短期动态影响关系;同时,使用带有趋势和漂移项的AR模型来拟合贷款余额总量对实际GDP的贡献率序列,得到二者之间的长期线性关系是带有逐渐下降趋势并具有长记忆性时变特征的结论.该结论表明,在短期内贷款总量对实际经济增长具有刺激作用,但长期内这种刺激作用会引致通货膨胀的发生.本文结论为验证通过缩放信贷规模来调节经济的政策手段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间接验证货币中性理论在中国的成立性提供了实证依据.
2,有关GDP和信贷规模问题
1.据我所知,经济学理论层面与国家政策制定领域是没有最佳的比例(信贷与GDP的比例)。2.要讨论信贷余额多是好是坏。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信贷质量的好坏。拿上半年中国发放7.4W亿来说。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与房市了。贷款回收的难度与形成坏账的可能性都变大了;二是放贷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贷额还是分配给了大型企业。国家一直强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3.风险肯定是有的:一旦投资和信贷放缓,增长能否持续是个大问题。我这里拿08年的GDP做个分析。1,按照08年GDP重量30W亿,那么30*1.08=32.4W亿,半年就是16.2W亿。2,上半年信贷7.4W亿,08年全年是5.087W亿(半年2.5W亿),也就是上半年信贷比往年多了4.9W亿。
3,银行业贷款余额再超GDP比重是好是坏
1.据我所知,经济学理论层面与国家政策制定领域是没有最佳的比例(信贷与GDP的比例)。2.要讨论信贷余额多是好是坏。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信贷质量的好坏。拿上半年中国发放7.4W亿来说。一是有一部分流入股市与房市了。贷款回收的难度与形成坏账的可能性都变大了;二是放贷比例不合理,大部分信贷额还是分配给了大型企业。国家一直强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3.风险肯定是有的:一旦投资和信贷放缓,增长能否持续是个大问题。我这里拿08年的GDP做个分析。1,按照08年GDP重量30W亿,那么30*1.08=32.4W亿,半年就是16.2W亿。2,上半年信贷7.4W亿,08年全年是5.087W亿(半年2.5W亿),也就是上半年信贷比往年多了4.9W亿。肯定是不好的。经济的增长如果过分依靠信贷投放,那么他就是不健康的。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正是靠这种高额的信贷投放。
4,急求高手关于SPSS的结果分析四个表出来不懂得分析
R square是描述自变量解释应变量的程度,你的结果显示R square=0.995,说明有99.5%的自变量可以解释应变量。你的应变量应该是GDP,自变量是金融贷款余额,常数项是constant。因此,从你的coefficient可以得出最后的模型:GDP=367.671 + 1.349*金融贷款余额。从Anova看出,F-test的significant是0.000a,明显小于0.05的临界值,说明你的模型具有合并显著性(jointly significant)。总而言之就是非常显著的模型。你的回归方法是直接进入法拟合优度r方等于0.678,表示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的67.8%变化,说明拟合优度还可以。方差检验表中f值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度0.05,因此应拒绝原假设,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参数检验表中只有自变量x2和常数项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度0.05,而自变量x1和x3的概率p值大于显著度0.05,说明只有自变量x2对因变量在总体中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x1、x3和因变量在总体中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得到的线性方程为:y=-4.517-0.000028x1+0.76x2+0.000074x3(记住这里用的是直接进入法进行拟合方程的,所以即使x1和x3没通过检验,也要放到方程中去)
5,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等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表现为资产风险,其中主要集中体现为信贷风险,也就是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形成的不良贷款。而资产风险又决定着其它风险。不良贷款比例占比高,收息率就低,利润就会下降。不良贷款占比高,风险资产占比就高,就会相对降低资本充足率,降低抗金融风险的能力。截止2003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6694亿元,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是169771亿元,占同年GDP的145%,境内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指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余额137078亿元,其中ll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余额23699亿元,占信贷资产交易额的13.9%。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划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1877亿元,不良贷款率7.92%。对于这个数字,需要作以下说明:(1)我国贷款分类划分不够严格,贷款分类标准宽泛,高估贷款质量,掩盖了信贷资产的不良程度,不良贷款率被低估;(2)贷款五级分类时主观判断因素较多,是--个可变量.有时银行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等方法使不良贷款率发生变化,有时银行为完成经营指标如利润、不良贷款和拔备情况,存在根据目标进行人为调整分类结果。(3)由于不良贷款的划分标准不统一,所依据的数据也存在不确定性,有很多贷款是滚动贷款,银行旧贷款。因此,银行资产中隐性不良贷款较多,并且不良贷款不断积累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的80%,但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难以下卸,信贷资金大量沉淀和死滞,1998年的资产回报率不到0.2%,1999年帐面需核销的呆滞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2.7%,但加上需核销的逾期和呆滞贷款,全部坏帐比率为8%-9%(该坏帐比率并不包括已剥离的资产和债转股在内)。按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贷款总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总余额超过六成,8%-9%的坏帐率即达5000-6000亿元,四大商业银行1999年有3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被剥离,经独立评估后与企业签定债转股协议的也近1000亿元。此外,几十家股份制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也相当严重(5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二千家左右的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增量和存量更是突出。)。从此可以看出,尽管中央从1995年全国金融工作管理会议以来,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将不良资产比率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两三年银行的贷款质量虽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资产比率仍然较高,信贷资产风险依然较大。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一)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不良贷款比重相对较高。 (二)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复杂。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如政企不分以及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等),还有政策和法律变化的影响等等。 (三)利益关系特殊。在国外,企业和银行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银企关系比较清楚;我国国有企业和银行都是国有的,银企关系相对模糊。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当然国有商业银行和政府也有一定责任)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等的综合表现。
文章TAG: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GDP 增加信贷投放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基于我国贷款总量与实际GDP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