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银行存款计算公式

以农商行为例: 一年期:本金*3.3/100=利息 二年期:本金*4.1/100=利息 三年期:本金*4.65/100=利息 四年期:本金*5.10/100=利息 活期:本金*0.011/1000=利息 希望能帮上你!

银行存款计算公式

2,零存整取定期二年年利率31公式 利息和月存金额乘年利率除12

零存整取没有两年的,有一年,三年,五年的假设每月存1000元,分别按不同期限给你算下1.一年零存整取定期储蓄计息公式是:利息=月存金额×累计月积数×月利率。其中累计月积数=(存入次数+1)÷2×存入次数。目前银行零存整取的年利率为: 一年 3.10% 三年 3.30% 五年3.50%一年期的累计月积数为(12+1)÷2×12=78利息=1000×(3.10% ÷12)×78=201.5元 到期本利和=12000+201.5= 12201.5元 2.三年的三年期的累计月积数为(36+1)÷2×36=666三年利息=1000×(3.30% ÷12)×666=1831.5元 到期本利和=36000+1831.5= 37831.5元 3.五年的五年期的累计月积数为(60+1)÷2×60=1830五年利息=1000×(3.50% ÷12)×1830=5337.5元 到期本利和=60000+5337.5= 65337.5元
应该是一样的. 验证:(1+2+3+......12乘存期年数)=(1+12*2)*12=100*3.1%/12*((1+12*2)*12)=77.5=(0.5+6*2)*3.1%*2*100=77.5

零存整取定期二年年利率31公式 利息和月存金额乘年利率除12

3,什么是储蓄函数

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由于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故储蓄函数又可定义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即: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但二者之间并不按同一比例变动。设s代表储蓄,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的公式为s=s(y)1、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储蓄函数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依赖于消费函数。储蓄可定义为收入减消费,即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所以,储蓄函数又可以由消费函数推导出来。其计算公式为s=y-c=y-(a+by)=-a+(1-b)y(0<1-b<1)式中:s代表实际储蓄量;y代表实际收入量;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其值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1-b<1;-a代表收入为零时的储蓄量。2、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save)(1)定义:指收入增加引起的储蓄增量,即储蓄曲线上某点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其公式为mps=△s/△y=ds。(2)特点:①mps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随收入增加而递增(原因在于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率递增)。②0评论00加载更多
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储蓄函数主要反映收入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  储蓄函数的公式为:  S = f(Y)  因为:  Y = C + S   S = Y ? C   C = a + bY  所以:  S =? a +(1? b)Y  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的座标中,储蓄函数的图象如下: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  第二、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由于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假定储蓄只受收入的影响,故储蓄函数又可定义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即: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但二者之间并不按同一比例变动。设s代表储蓄,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的公式为 s=s(y) 1、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储蓄函数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依赖于消费函数。储蓄可定义为收入减消费,即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所以,储蓄函数又可以由消费函数推导出来。其计算公式为 s=y-c=y-(a+by)=-a+(1-b)y(0<1-b<1) 式中:s代表实际储蓄量;y代表实际收入量;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其值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1-b<1;-a代表收入为零时的储蓄量。 2、边际储蓄倾向 mps (marginal propensity save)(1)定义: 指收入增加引起的储蓄增量,即储蓄曲线上某点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其公式为 mps=△s/△y=ds。 (2)特点: ① mps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随收入增加而递增(原因在于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率递增)。 ② 03、平均储蓄倾向(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1)定义:任意收入水平上储蓄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比例,其公式为 aps=s/y (2) 特点:它是储蓄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

什么是储蓄函数


文章TAG:储蓄  公式  银行  银行存款  储蓄的公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