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储能网怎么样有发展前景吗

目前,中国储能的发展处于示范性阶段。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果再加上国家采取的相信扶持政策,储能在中国还是很有发展情景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储能将是未来电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飞轮储能的研究主要着力于研发提高能量密度的复合材料技术和超导磁悬浮技术。其中超导磁悬浮是降低损耗的主要方法,而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储能密度,降低系统体积和重量。截止2012年我国还没有100千瓦、1万转以上的飞轮储能电机 。

中国储能网怎么样有发展前景吗

2,储能行业的测试需求是如何发展的

粘度计只能测试流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粘度,如低级的6速粘度计只能测试6个固定转速下的粘度,再好一些的有更多的转速可供选择。 而流变仪可以给出一个连续的转速(或剪切速率)扫描过程,给出完整的流变曲线,高级旋转流变仪还具备动态振荡测试模式,除了粘度以外,还可以给出许多流变信息,如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模量、损耗因子、零剪切粘度、动力粘度、复数粘度、剪切速率、剪切应力、应变、屈服应力、松弛时间、松弛模量、法向应力差、熔体拉伸粘度等,可获得的流体行为信息:非牛顿性、触变性、流凝性、可膨胀性、假塑性等.
储能行业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行业之一,当前的测试需求基本和光伏行业一致,主要测试储能逆变器的输入电压、电流、功率、谐波、效率等参数,应用的仪器也主要是光伏那一类,如功率分析仪、示波器、数采等设备,具体的测试需求升级建议参考下ZLG致远电子的测试仪器,他们在这一块研究的还是挺多的,尤其是功率分析仪,据说已经支持了储能的自动化测试。

储能行业的测试需求是如何发展的

3,储能材料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一、储能专业有哪些?结合《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8增补专业可知,目前我国的储能专业主要三种类型,具体如下:1、即将开设的储能技术、储能材料、储能管理等新专业。2、将改造升级的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已有专业。3、已有的(唯一)储能材料技术(专科)相关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等。二、储能材料就业前景随着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各层次人才需求也呈现井喷式增长。而当下储能企业人才现状:1、工人素质较低目前企业员工多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构成,专业素养有限。2、新员工知识结构单一以动力电池的制造及应用为代表的储能技术属于交叉性较强的新领域,大部分员工掌握的知识过于局限,需要再次培训,花费成本。3、相关企业人才需求大储能产业生产过程中已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仍然是以人工为主,目前仍需吸纳大量的相关专门人才。综合来看,储能材料技术专业是一门紧跟产业需求设立的专业,拥有十分良好的就业前景。

储能材料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4,未来铅酸蓄电池市场前景如何

铅酸蓄电池未来发展趋势 在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治理等法律法规、及行政整治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铅酸蓄电池的环保治理规划必然将会继续推进,虽然这其中会有所反复,但是国家的既定政策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因此,从目前的政策环境来看,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整顿整合在政策层面并未发生改变,其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的趋势也没有改变。随着铅酸蓄电池整顿整合的深入,通辽汤浅电池认为或许目前铅酸蓄电池的市场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善,而《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或将会再度此次铅酸蓄电池股的上扬。   铅酸蓄电池的动力应用市场需求很大,但从长远来看,储能也是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现在有的企业建设的可移动式储能站,主要用光伏发电,以铅酸和锂电池储能。这是一种技术组合的尝试:一方面可吸收太阳能,另一方面也可实现峰谷调节,削峰填谷,由此构成电网智能电网的一部分。建成后,这座电站可供一座大楼的用电。  不过,目前国内仍有不少舆论认为铅酸电池是将要被淘汰的技术路线,储能应该以技术更新的锂电或液流电池为主。但从稳定可靠、性价比、维护的简单性、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铅酸蓄电池还是最佳选择。实际上,目前美国的储能站也依然在大规模使用铅酸。铅酸蓄电池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使用维护简单、可回收利用,属于回收利用率最高的产品,达到95%,体现了循环经济,既安全可靠又有经济效益。因为建电站不需要在市中心,对土地没有太高要求;同时也不需要经常搬动,也没有重量上的特别要求,所以,铅酸蓄电池是大规模储能电站的最理想选择。美国有一个机构做过估算,如果智能电网在储能环节大规模建设,电池用量可能是以前传统行业的10倍。所以,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然而从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铅酸蓄电池存在了152年,用量反而越来越大,技术在不断进步,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必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比如说,性价比高就是铅酸蓄电池最大的优点,如果用一个锂电池的成本是铅酸电池的好几倍,那么从经济的角度讲应选择哪一个显而易见。再加上铅酸电池的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也有自身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根据电池本身的不同特点,都有各自不同的应用领域及施展空间。所以,铅酸蓄电池在短期内是绝对不可能被替代的。
虽然肯定的被锂电池取代,但是很可能要在20年左右才能完全取代,锂电池技术并不是很广泛,价格也不是群众所能承受的,所以铅酸蓄电池还是可以的
铅酸蓄电池是夕阳产业,由于铅酸的毒性和污染,但是成本低,所以应用还算多。如果有更好的能源替代,成本低的话,会受影响。

5,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得到快速增长,2004年总量已近320万吨。非织造布也已超过1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总量增加的同时,品种也大幅度增加。这些都得益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相变储能材料是近些年开发的一种新材料,是利用某些物质在特定温度下,通过相变来吸收或释放能量。这种材料可制成纤维状、胶囊状或其它包覆形态。纤维状的可直接进行纺织加工,但容纳相变材料较少,储能效果不理想。胶囊状体积大的容纳材料较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加工困难,体积小时,同样存在包容物不多的问题。其它方式也都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储能效果好、易加工、低成本的物质和制造方法。   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由于海湾地区的高温和阳光照射,使舰船甲板表面温度达到60°C以上。持续高温使美军参战官兵消耗极大,美军即紧急要求国内提供降温服装,Triangle公司很快研究制成了一种含有相变材料大胶囊的茄克,部分解决了甲板士兵的降温问题。这种茄克经过改进于2001年用于海军陆战队的三防服。该茄克可在40°C的气温下保持服内舒适达1~2小时,并且很容易再生,有效延长了美军作战部队在酷热条件下的战地值勤时间。美国军方还利用该原理制成了温度调节织物,在海军低温干式潜水服、空军防寒抗浸服、防红外隐身服装和陆军士兵保温靴袜等方面使用,具有良好的保温或降温效果。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很大,南沙群岛驻军、海军士兵、三北地区秋冬季士兵服装和防化兵士兵以及夏季武警战士均需要类似的特殊保温或降温服装,年需求量在10万套以上。   中国已开展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张兴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的熔纺纤维中相变材料微胶囊含量达到了20wt%,经测试在38°C的气温下保持内部温度低于30°C达2.5小时。目前已试用于我军新型飞行服和通风服等,与俄罗斯同类服装相比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温度调节功能。温度调节服装在三北地区军用保暖服装以及东南沿海防红外隐身服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这是一类新材料,除在纺织方面应用外,还可进行余热回收、能量储存等。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的相变储能材料相变温度为28.2~25.4°C和32.1~28.5°C两种,储热量达150J/g以上,耐热和耐水性能良好。研究储热量大、适应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储能材料,并且加工制造方便是这一领域的方向,同时开展应用研究可以使这一新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相变储能建筑材料 在其物相变化过程中,可从环境中吸收热(冷)量或向环境中放出热量,从而达到能量储存和释放及调节能量需求和供给失配的目的。它兼备普通建材和相变材料两者的优点,能够吸收和释放适量的热能;能够和其他传统建筑材料同时使用;不需要特殊的知识和技能来安装使用蓄热建筑材料;能够用标准生产设备生产;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应,在经济效益上具有竞争性。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应用于建材的研究始于1982年,由美国能源部太阳能公司发起。20世纪90年代以pcm处理建筑材料(如石膏板、墙板与混凝土构件等)的技术发展起来了。随后,pcm在混凝土试块、石膏墙板等建筑材料中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方兴未艾。1999年,国外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固液共晶相变材料,在墙板或轻型混凝土预制板中浇注这种相变材料,可以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另欧美有多家公司利用pcm生产销售室外通讯接线设备和电力变压设备的专用小屋,可在冬夏天均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此外,含有pcm的沥青地面或水泥路面,可以防止道路、桥梁、飞机跑道等在冬季深夜结冰。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是以节能为目的,从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及废热回收,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扩展到化工、航天、电子等领域。近年来最主要的研究和应用集中在建筑物的集中空调、采暖及被动式太阳房等领域。国外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对蓄热材料的理论研究工作,尤其是对蓄热材料的组成、蓄热容量随热循环变化情况、相变寿命、储存设备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对于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的发达国家,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对蓄热材料进行研究,所以国内相变储能材料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研究重点开始转向有机相变材料和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研究开发。最新的研究进展1 建筑节能领域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一种热能储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相变混凝土、相变墙板等。它通过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储存能量,从而实现对建筑的温度调节、节省电能等。吴晓琳等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作为封装材料,十八烷为相变材料,以自制纳米氧化硅作为稳定剂与成核剂,采用原位封装的方式制备了一种聚氨酯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基复合相变材料具有微纳米级均匀的微观结构,相变材料均匀地分布在聚氨酯中,相变特性不受聚氨酯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唐正生等将浸渍有na2so4的稻秆与特定组成的硅酸盐水泥浆体拌合,经模压制备出了一种稻秆/na2so4定型相变板材。测试结果表明该板材具有强度高、阻燃性好、蓄热密度大等优点,且经实验证实稻秆能装载自身质量4的na2so4·10h2o,板材经30次相变循环后质量损失为1.87%,因此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2 电子信息领域近年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设备越来越趋向于微型化、高集成化和大功率化,抗热冲击和使用寿命等问题成为制约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因而相变技术被应用到了电子信息领域,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高学农等采用物理吸附法制备了一种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和良好的传热性能。将其应用于电子器件的热管理中,通过模拟芯片实验研究了该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控温电子散热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可有效降低模拟芯片的升、降温速率,延长散热器的控温时间,降低电子器件因温度瞬间升高而烧坏的可能性,实现对电子器件的保护。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发现了自主sisbte体系相变材料,了sisbte具有低于传统ge2sb2te5的功耗、更高的数据保持力和更快的相变速度。且经过工程化反复验证,确定了sixsb2te3体系,当x在3-3.5区间内,pcram单元在数据保持能力、粘附能力、体积变化、疲劳使用寿命、操作可靠性、功耗等方面均优于ge2sb2te5,并已在12寸工艺平台上进行了实验。该材料体系的发现对于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推动我国自主开发的pcram芯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3纤维纺织领域 相变纤维材料的开发为高功能的智能纺织品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变纤维及其纺织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在“多功能”、“舒适性”方面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韩娜等以正构烷烃和聚合物相变材料为芯层,聚丙烯为纤维的皮层,采用双组分熔融复合熔融纺丝法制备储热调温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单纤维电子强力仪等观察纤维的形貌,研究纤维的热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的结构致密,具有明显的皮芯分界,相变材料质量分数为28%时,纤维的热焓可达到36~40 j/g,对纤维进行2.75倍的牵伸后处理,断裂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3 cn/dtex和29%,可满足纺织服装的应用要求。 张梅等[13]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具有相变性能的pva/peg复合纳米纤维,并对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va/peg共混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可获得分布较均匀的复合纤维,但peg的存在影响pva的成纤效果,其中pva/peg的百分含量为4:6的混合溶液成纤较好;通过纺丝参数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纺丝条件,15kv/10cm;pva/peg复合纳米纤维具有可逆的相转变过程,tm和tc值与pva/peg质量百分含量和peg2000与peg4000的共混比例有关。4军事领域 由于相变材料具有高的储能密度,并且在吸热(放热)过程中具有温度不变的特性,因而在热红外伪装和热红外假目标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孙文艳等采用微胶囊技术,对正十四烷、正十八烷、石蜡3种相变材料进行封装,将其制成红外隐身涂料并应用于军事目标中,以控制目标表面热惯量及表面温度,消除或降低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差别,从而实现了对背景红外特征的模拟。将制备的涂料涂覆在卡车模型上,结果表明在荒漠丘陵热图背景下明显提高了目标的红外隐身性能。 未来展望以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节能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相变储能材料必将在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但是,目前在相变材料研发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稳定性差、寿命短等,因此相变材料未来的研究重点是根据环境条件要求,研制出具有合适的相变温度与相变焓,并且能够长期使用,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经济环保的相变材料。

文章TAG:储能  行业  未来  前景  储能行业的未来前景  
下一篇